排水管網怎樣分類?智慧排水監測系統?如何守護排水安全?
排水管網是城市的“地下血管”,默默收集、輸送生活污水、工業廢水與雨水,保障城市環境整潔與正常運轉。以下從管網核心構成、分類,到關鍵的在線監測技術,解析智慧排水監測系統的運作與守護之道。
一、排水管網的構成
1.收集設施:管網的“入口”,包括家庭地漏、馬桶等排水口,道路兩側帶格柵的雨水口(防雜物堵塞),以及小區、工廠的排水支管,將分散的水初步匯集后接入主干管網。
2.輸送管道:管網的“主干道”,分支管與干管。支管口徑小,連接收集設施與干管;干管口徑更大,負責匯總多區域的水并輸送至處理廠或排放口。材質依場景選擇,如塑料管、混凝土管等。
3.輔助設施:保障運行的“配件”,有檢查井、跌水井、截流井、泵站。
二、排水管網的主要分類
按輸送水體類型,管網分三大類,功能各有側重:
1.生活污水管網:密閉設計,收集居民廚房、衛生間、洗滌產生的污水,避免滲漏污染,最終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放或回用。
2.工業廢水管網:依廢水性質選耐腐蝕材質,高污染廢水需工廠預處理達標后,再接入城市管網,防止損壞管網或影響污水處理。
3.雨水管網:通過雨水口、溝渠收集雨水,快速輸送至自然水體或調蓄池,部分結合海綿城市理念,讓雨水回補地下水,減輕管網壓力。
三、智能守護:排水管網的在線監測設備
城市防汛與管網監管的核心難題,在于缺乏實時數據支撐。在線監測設備的部署,讓管網運行狀態“可視化”:
1.雷達超聲流量儀針對管網內水流“非滿管”的復雜情況,通過雷達波與超聲波結合,非接觸式同步測量流速與水位,精準計算流量。它可布設在雨污管網、污水泵站、截流點等關鍵位置,實時追蹤流量變化,一旦出現突增、突減等異常,立即觸發報警,幫助運維人員快速判斷是否存在堵塞或非法排污。
2.智能水質監測儀讓管網監測從“量”延伸到“質”,主要部署在入河排口、雨污分流口等關鍵節點,實時監測COD、氨氮、濁度等核心參數。相比傳統抽樣送檢的滯后性,它能第一時間捕捉水質超標情況,生成數字化報告,為執法處置異常排放提供科學依據,避免污染擴散。
這些監測設備的數據會匯聚至統一監管平臺,覆蓋數百上千個監測點,運維不再依賴人工巡檢的“經驗判斷”,而是精準定位問題(如堵塞點、滲漏處),按需開展清淤、修復,既提升運維效率,又減少資源浪費,全方位筑牢城市排水防線。
相關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