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埋式積水監測儀和雷達水位監測儀的區別
在城市管理中,“水”是一種雙面角色。它是生命的源泉,也是城市安全的一大隱憂。如何在洪澇、暴雨頻發的今天,實時掌握水情變化,正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不可回避的問題。說到水位監測,常見的設備類型有很多。地埋式積水監測儀 與 雷達水位監測儀名字看似接近,但背后的工作原理和應用場景卻截然不同。
一、從外觀形態看
地埋式積水監測儀的最大特點,就是“看不見”。它安裝在道路或低洼積水點附近的地表下方,日常幾乎與環境融為一體。它的優勢不僅在于不影響道路美觀,不會成為行人和車輛的障礙。更重要的在于,它能與道路地面直接接觸,第一時間感知積水的存在。當路面積水剛剛開始形成,它就能監測到最細微的積水水位變化。尤其適合道路積水監測與內澇預警。
雷達水位監測儀則是主要用于管網水位、路面積水、河湖水位監測。它可以固定在排水井、路燈、橋梁等位置,24小時“注視”著水位變化。它依靠的是非接觸式雷達波測算出水位高度。這種方式不需要碰到水,也能輕松獲取信息。優點在于安全、范圍大,還能應對復雜環境。
二、應用場景
地埋式積水監測儀:
1.城市低洼易澇點:例如立交橋下方、老城區巷道。
2.隧道口與地下通道:當水快速涌入時能及時報警,有助于限制人員和車輛貿然進入。
3.雨水井或排水口周邊:積水情況隨時可見,為排水調度、城市生命線維護提供決策依據。
1.管網水位監測:了解排水管水位情況,避免管道淤積造成溢流。
2.河流與湖泊水位監測:掌握水情變化,預防洪澇災害。
3.水庫大壩監管:為泄洪調度提供科學依據。
4.大型排澇泵站:實時掌握上下游水位差,保障監管部門的調度效率。
從道路上 “隱形守護” 的地埋式積水監測儀,到河湖旁 “隔空監測” 的雷達水位監測儀,兩種設備雖原理不同、場景有別,卻共同指向城市水情監測的核心目標 —— 讓 “看不見的風險” 變 “可預警的隱患”。在極端天氣頻發、城市排水壓力日增的當下,它們不是孤立的監測工具,而是相互補充的 “水情哨兵”:地埋式守住 “最后一米” 的路面積水風險,雷達儀掌控 “全域范圍” 的管網與河湖水位變化,二者數據互通、協同聯動,既能為市政人員提供 “哪里積水、積了多深” 的精準信息,也能為城市排水調度、防洪決策提供科學依據。
相關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