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水管網監測系統監測點如何選定?
在城市供水系統中,供水管網監測系統的高效運行,關鍵在于監測點的科學布設。監測點選取得當,不僅能保障所收集數據的代表性與準確性,更能提升系統預警、運維調度及資源分配的效率。那么,如何選定監測點才能實現對管網的全面掌控呢?
一、選點的前提
WITBEE?萬賓科技?供水管網監測系統的監測目標包括對管網流量、壓力、水質等多要素,因此在部署智能壓力監測儀、智能水錘監測儀、智能漏損監測儀、智能水質監測儀等城市生命線監測設備時,不僅可以部署在具有代表性的節點,更能實現供水系統的全覆蓋式監測。這也意味著,如果重點是漏損監測,就應優先布設在高漏損風險區域;若關注水質,則應靠近易污染的管段或末梢用戶布點。
二、監測點部署意義
1.智能壓力監測儀
它覆蓋供水主干管線,尤其是長距離輸水管道上,便于掌握整個系統的壓力梯度。此外,分段閥門處作為控制邊界的節點,其壓力數據能反映局部運行狀況,便于區段化調度與應急隔離判斷。而在分支節點部署,則可以對局部供區的壓力動態做出實時反饋,用于識別末端供水不足、系統水力不平衡等問題。通過對這些點位的布設,可以構建覆蓋更廣、反應更快的壓力監測網絡。
2.智能水錘監測儀
水錘現象多數在突然停泵、閥門瞬時關閉等操作中發生,若監測不及時易造成管道損壞或連接件松動。因此,水錘監測點位優先選擇水力擾動頻繁、壓力突變敏感的節點,例如加壓泵站出水口、供水調節閥附近、長距離管道末端等區域。這些區域是壓力波傳播的起始或終止點,可以實時收集高頻波動信號,為系統提供預警的準確依據。
3.智能漏損監測儀
漏損監測是提高供水效率、降低無效供水率的關鍵環節。在主干管道上布設智能漏損監測儀,能夠第一時間發現水量異常或夜間最小流量異常現象,支持漏損早期預警機制。此外,也可部署在分區邊界、壓力調節區交界處等位置,提高檢測點的覆蓋范圍和響應的準確性。
4.智能水質監測儀
首先,水源地取水口處的布點可以第一時間發現源水污染事件,是防控突發污染的重要屏障。其次,在水廠出水口、加壓站出水管段部署監測儀,可以確保輸水過程未引入二次污染。此外,管網末端處布點則能反映用戶端實際水質情況,構建全流程、可追溯的水質安全保障網。
科學合理地布局監測點,讓WITBEE?萬賓科技?供水管網監測系統在保障城市供水的安全、高效、經濟運行的過程之中充分發揮作用,并實現水務監管的智慧化轉型。
相關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