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:數字化守護“江河屏障”
水庫大壩是抵御洪水、保障供水的“江河屏障”,其安全關乎下游民生、區域經濟與生態平衡,潰壩破壞力堪比局部天災。但長期運行中,大壩面臨極端氣候、地質變動、材料老化等風險,傳統監測因信息滯后、覆蓋不全存隱患。WITBEE?萬賓科技?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,以“全域感知-智能分析-精準預警”數字化流程,為大壩筑起全天候“防護網”。
一、大壩安全的“隱形威脅”:哪些因素在消耗壩體“健康度”?
看似堅固的大壩,在長期運行中會被多種內外部因素持續影響,若未能及時察覺,小隱患可能逐漸演變為大風險:
1.極端氣候“突襲”:超強降雨、持續暴雨致入庫流量驟增、水位暴漲,超設計標準給壩體施壓;
2.地質變動“暗襲”:地震、滑坡、壩基塌陷破壞基礎穩定,如壩基裂縫引發滲流異常,加速壩體變形;
3.材料老化“漸進侵蝕”:混凝土碳化剝落、鋼筋銹蝕、填土壩滲透變形,逐步削弱壩體強度;
4.管理滯后“人為漏洞”:傳統人工巡檢覆蓋有限,數據偏差、上報延遲致風險處置失機。
二、全流程數字化監測
(一)給大壩裝上“多維感官”
1.水文感知:在水庫庫區、上下游河道安裝雷達水位監測儀、流量監測設備,實時捕捉水位變化、入庫與出庫流量;結合多功能氣象站,同步記錄降雨量、蒸發量,為研判洪水風險提供基礎數據;
2.結構感知:在壩頂、壩體側面、壩基布設GNSS監測一體機、智能結構傳感器,監測壩體的水平位移、垂直沉降、傾斜角度,以及內部應力應變、裂縫發展情況——即使是毫米級的微小變形,也能被精準捕捉;
3.滲流感知:通過滲壓計、測水孔水位監測設備,追蹤壩體、壩基的滲流壓力與滲流量變化,及時發現可能導致壩體滲透破壞的異常滲流;
4.環境感知:除氣象數據外,還會監測壩體周邊溫度、濕度、地震動參數,分析環境因素對壩體材料老化、結構穩定性的影響。
(二)讓監測數據“說話”
1.首先自動篩查異常數據,剔除因設備故障、環境干擾產生的無效信息,確保原始數據的準確性;
2.再將不同設備、不同維度的數據進行關聯整合,比如將水位變化數據與壩體位移數據結合,分析水位上漲是否對壩體結構產生額外壓力;
3.最后通過預設的數據分析模型,對比實時數據與歷史正常數據、設計安全閾值,識別數據背后的風險趨勢——例如,若某區域滲流量突然增大,同時伴隨壩體微小位移,系統會初步判斷可能存在滲流異常風險。
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不僅能全天候“看管”壩體安全,還能為大壩的維修養護、長期健康評估提供數據支撐,助力運維單位實現從“被動應對事故”到“主動防控風險”的升級,讓這座守護江河安瀾的“屏障”始終堅固可靠。
相關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