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州白云山體滑坡敲響警鐘:邊坡監測刻不容緩
8月6日上午,廣州市白云區大源街頤雅苑附近因連日強降雨引發山體滑坡,導致數棟村民自建房垮塌位移。截至當日12時,現場發現14人被困,已救出7人且生命體征平穩,其余人員仍在全力搜救中。災害發生后,當地應急、消防、公安等多部門迅速趕赴現場救援,附近居民已全部撤離,處置和善后工作正有序推進。這起事件再次警示我們:邊坡安全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,加強邊坡監測與風險防控刻不容緩。
WITBEE?萬賓科技?一直致力于超大規模城市生命線監測技術的研發與實踐應用,在交通方面,通過自主研發的城市生命線智能監測儀器構建起覆蓋公路邊坡、橋梁、隧道等監測網絡,能夠實時監測交通基礎設施的各種關鍵參數,如結構沉降、位移、傾斜、振動等。通過這些數據,可以及時發現異常情況,預測可能的安全隱患,并采取相應的維護措施,從而確保交通網絡的穩定和安全性。
一、隱患排查:從"事后處置"到"事前防范"
山體滑坡等邊坡災害的發生,往往與長時間強降雨、地質結構不穩定等因素密切相關。白云區此次災害的直接誘因便是連日大雨,而類似因自然因素或人類工程活動引發的邊坡風險,在山區、丘陵地帶并不少見。
災害發生后,強化邊坡隱患排查成為首要任務。結合此類災害特點,排查需聚焦以下重點:
1.對居民聚居區周邊邊坡,重點檢查坡體是否存在裂縫、松動,坡腳是否有積水浸泡、掏空等現象;
2.對公路、鐵路沿線邊坡,關注高陡邊坡、土石混合邊坡等關鍵部位,排查是否有滑塌、落石風險;
3.對在建工程邊坡,需核查支護結構完整性,以及排水系統是否暢通,避免施工擾動加劇坡體不穩定性。
通過全面排查,可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點,為后續監測和加固提供靶向目標,從源頭降低災害發生概率。
二、智能監測:用技術織密邊坡"感知網絡"
1.多參數實時采集:在邊坡關鍵部位部署傳感器,實時監測地表變形、深部位移、土壤含水率等指標,同時結合環境因素如降雨量、溫濕度等數據,全面掌握坡體狀態;
2.數據高效傳輸與分析:依托物聯網技術,將監測數據實時傳輸至云端平臺,通過算法對數據進行動態分析,識別坡體微小變化趨勢,提前預判風險;
3.分級預警響應:當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時,系統可自動觸發預警,按風險等級推送至相關部門,為救援和撤離爭取時間。
例如在白云區此類居民聚居區周邊邊坡,若提前部署智能監測設備,便可通過感知降雨量與坡體位移的關聯變化,在滑坡發生前發出預警,為居民轉移爭取寶貴時間。
三、技術落地:讓監測體系融入災害防控全鏈條
邊坡監測的價值,不僅在于"發現風險",更在于"聯動處置"。智能監測系統需與應急管理體系深度融合,形成"監測-預警-處置"閉環。
當系統監測到邊坡異常時,除即時推送預警信息外,還可結合預設應急預案,為處置提供決策支撐:如提示需緊急撤離的范圍、建議臨時交通管制路段、明確加固施工的重點區域等。在白云區此次救援中,若前期已建立邊坡監測與應急響應的聯動機制,或許能更早發現坡體變化,提前組織居民撤離,減少人員被困情況。
邊坡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,白云區山體滑坡事件再次提醒我們:面對復雜的地質環境和氣候變化挑戰,唯有以技術創新為支撐,構建起"排查-監測-預警-處置"全鏈條的邊坡安全體系,才能筑牢地質災害防護網,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。
相關閱讀: